
太原日报:太钢不锈“绿色工厂”的治理样本
作为全国钢铁行业率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的企业之一,太钢不锈还被认定为全省首批A级企业,也是太原市目前唯一家A级企业,这意味着在重污染天气下可不实施错峰生产。
成为“绿色工厂”的生态环保治理样本,示范和引领钢铁企业大幅减排,太钢不锈经历了什么?
在原有挡风抑尘网的基础上,对露天原料堆场实施全封闭改造;焦炉烟气实施脱硫脱硝治理的基础上,进一步提升处理工艺……近年来,太钢不锈不断加大投入力度,升级环保治理设施。
启动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后,2015年该企业完成了自备电厂超低排放改造;2018年焦炉烟气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;2019年底,完成了从焦化、烧结、炼铁、炼钢、轧钢等全工序的超低排放改造。
为此,太钢不锈累计投入33亿元,完成有组织排放、无组织排放、清洁物流、环保管控四个方面的升级优化,率先实现包括焦化工序在内的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。
烧结是炼铁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环节,一直是环保工艺提升的重点。在原有活性炭脱硫脱硝基础上,太钢不锈采用了“活性炭扩容+SCR中低温脱硝”工艺,使脱硫率由94%提高到95%至97%,脱硝率由33%提高到80%,污染物减排达到50%以上。
该项工艺属全国首创,最大的优点是处理之后没有固废,处理过程稳定,减排效果好。同时,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热处理炉采用了低氮燃烧技术,除尘设施也采用了多种先进工艺,确保各类污染物均实现超低排放。
“粉状物料的储存均采用筒仓、料库的方式,堆存原料的一次料场和二次料场实施了全封闭改造,并在场内配置高效雾炮设施抑尘。原料场和渣场出口设置了全自动高效洗车台,确保运输车辆‘车光货亮’。”太钢不锈能源环保部项目评审室主任程志民先容,物料运输中,每年数百万吨的精矿粉,从102公里外的尖山铁矿通过专用密闭管道输送至厂区。同样,石灰也采用管式皮带及封闭火车进行输送。
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后,2020年3月,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机构进行评估与监测,结果显示,太钢不锈2019年超低排放边改造边见效,颗粒物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量的下降幅度分别为62.96%、41.88%、44.08%,总体下降50.6%;2020年超低排放进入常态运行,大气污染物总体下降70%。
该企业有关负责人表示,太钢将坚持以“高于标准、优于城区、融于城市”为目标,厚植“环境保护,人人有责,从我做起”绿色学问,在巩固全流程超低排放A级企业绩效的基础上,持续提升环保治理工艺,向更高标准的“绿色工厂”迈进,当好政府、社会、公众的“好公民”“好伙伴”“好邻居”。